您的位置: 首页> 房产> 正文

以体育教学改革为抓手 激发校园体育文化活力

2018-03-12 15:37:58 来源:中国体育报

长期以来,体育教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颇为尴尬。一边是对不断“向下”的学生体质的担忧,一边是对体育作为“边缘课程”的普遍忽视。为了给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来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,西南石油大学以“大体育观”为指导,丰富体育“第二课堂”内涵,实现了体育教育教学从“单向度”到“全方位”的变革。如今,积极参加体育活动,已成为师生的一种文化自觉和生活方式,校园体育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。

体质测试强化体育运动吸引力

每天晚上,2015级石工院学生李锟都会到操场跑几圈,锻炼耐力和韧性。“以前很少锻炼,现在不锻炼可能毕不了业。”

让李锟有这种紧迫感的原因是学校体质测试工作的“大变脸”。

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,增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,西南石油大学以体质测试作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,把体质测试列入必修学分,并实行“三挂钩”:体质测试与体育课成绩挂钩、体质测试与评奖评优挂钩、体质测试与毕业证钩挂。

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彭小华介绍说,四年体质测试成绩合格后学生将获得一个必修学分,而且如果想要评奖评优,每学期的体质测试成绩必须达到学校划定的良好标准以上。

“三挂钩”让很多学生有了危机感。李锟连续两次1000米都没有达标,“以前不把体质测试当回事,为了毕业,只能‘拼了’。”李锟说,“学校这种做法的确给了我们这种不爱运动的人很大压力,但我们也懂学校的良苦用心。”

“‘三挂钩’已经写进了学生手册。”体育学院副院长向剑锋介绍说,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不断施压,让学生知道体质测试再也不是随便测测的“形式主义”,而是实实在在的“动真碰硬”。

多元化考核激发学生运动内在动力

以体质测试为突破口的改革,只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冰山一角。

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高校,并结合学生实际,体育学院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真正触及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涵。

学校将“2年2门体育专项课”的传统模式变革为“4年4门体育课”的新模式,即由课内“体能达标与测试+2门专项课+体育俱乐部”与课外“400公里健身跑”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模式。

“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,以及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,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,而不是为了应付几门体育课考试。”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、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文卫说,体育的终极指向,就是要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,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,这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。

“体育课不能再是敷衍了事,而是要真正融入其中。”2016级机电工程学院的王鹏辉说,“在运动中,老师更加重视我们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技能,而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去突击训练。”

那么体育成绩的考核如何实现“多元”?学校采用复合化评价体系,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;注重过程性、动态性评价;注重运动能力质的提升,而非简单量的累计。

课后跑上几公里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俱乐部……新的课程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,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体育课程到主动融入体育活动,如今“我要运动”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改革中逐渐形成。

信息化管理释放体育教学改革活力

“没有完善的配套体系,再理想的考核和课程设置也是独木难撑。”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与大数据管理深度融合的一大步。

拿出手机,打开“乐健体育”APP,找到“智慧羽毛球馆”预约入口,不到一分钟,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学生黄迪轻松预约到了打羽毛球的时间和场地。

“以前想到场馆打羽毛球,有时会有比赛,有时在上课,必须通过繁琐的电话沟通才能预约到场地。”体育学院副院长石金亮说,自从可以通过APP预约后,可以实时查询场馆的使用情况,预约更便捷,羽毛球馆的利用率大大提高。

不仅可以预约场馆,体质健康测试预约、网球馆预约、羽毛球协会招新、学校网球公开赛报名等体育活动都可以在这款APP上一键解决。

这只是西南石油大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体育教学改革,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缩影。为了把体育教学改革多向前推进一公里,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,实现了体育课从课内到课外,从线上到线下的“立体化”教学和管理。

2015年,学校实施“400公里跑”计划,所有学生大学四年必须完成400公里的跑步里程才能顺利毕业。为更好完成“落地”计划,学校开发健身跑管理系统,并同时运用“乐健体育”APP记录运动里程,实现后台及时监测,及时提醒成绩不合格的学生。

此外,为了实现对3万余名学生的体育数据管理,学校还建立起体育教学管理系统,实现了健身跑数据、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信息化管理。通过教育管理系统,公共体育教师团队建设了理论学习题库、体育理论教学在线学习中心,学生们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体育理论测试。在学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平台上,学生在校与体育相关的课程数据、体质测试数据、课外运动数据、场馆消费数据等信息得到汇总与分析,学生体育教育的立体化信息网络逐渐构建,“渗透式”教育逐渐形成。

“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构建,不仅解放了教师,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内生动力,释放了更多活力。”彭小华说。

“大体育观”

激活校园体育文化生命力

“构建校园体育文化,让体育对生命的成长发挥持久的影响力,甚至成为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。”石金亮说,当体育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,人才能拥有真正健康的身心。

为此,西南石油大学以“大体育观”为理念引导,通过教学改革与校园文体活动的协同增效,让体育从一门课变成一种生活方式,让运动的观念深入师生内心,校园体育文化的大气候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。

坚持23年的西南石油大学全民体育健身节,体育类协会的校级竞赛全年不断线、春秋田径运动会……丰富的体育“第二课堂”,拓宽了学生的运动时空,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活力。

成效是明显的。近年来,不仅师生的体质得到提升,体育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,先后荣获了“贯彻实施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全国优秀高等学校”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优秀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
然而,改革探索只有方向,没有“休止符”。在西南石油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和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大背景下,体育教育的探索将循着新的起点继续前行。

回到首页